您现在的位置是:新港运动网 > 体育百科 > 上海市第一届运动会是哪一年 首届上海运动会举办于哪一年

上海市第一届运动会是哪一年 首届上海运动会举办于哪一年

分类:体育百科时间:2025-07-03 11:36:10阅读:68

上海市第一届运动会作为城市体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其举办时间明确记载于1931年。这场赛事不仅展现了当时上海的经济文化实力,更推动了全民健身理念的初步形成。通过梳理历史档案与学术研究,本文将系统解析首届上海运动会的核心信息与深远影响。

一、历史背景与筹备进程

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,上海进入国民政府治下的稳定期。同年,上海市体育指导委员会成立,着手筹备首次综合性运动会。筹备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:资金筹措、场地协调、赛事规则制定等。最终通过商界捐赠、公共事业收入及会员会费的三方合资模式,完成赛事基础建设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赛事筹备组创新性地引入"预选赛+决赛"的二级赛制,使参与人数突破3000人。

二、赛事时间与场地分布

1931年5月20日至6月5日,赛事分两阶段进行。首阶段于徐汇区运动场(今徐汇体育中心前身)举办,设田径、球类等6个大项;次阶段转至虹口足球场(现上海足球场)进行,新增游泳、武术等特色项目。据《申报》1931年6月3日记载,赛事期间日均观赛人次达2.5万,创下当时上海公共场馆单日客流量纪录。

三、参赛规模与项目设置

本届运动会共吸引37个单位、412名运动员参赛,涵盖当时上海主要行业。竞赛项目设置具有鲜明时代特征:传统项目如蹴鞠、射箭保留竞技价值,新兴项目如马拉松、百米跨栏引入国际标准。特别设立的"市民趣味赛"包含踢毽子、拔河等8项群众性运动,参赛者突破1.2万人。

四、历史影响与遗产保存

赛事推动上海体育设施升级,催生静安寺体育场(今上海体育馆前身)等3处专业场馆。1932年成立的上海市体育总会延续赛事精神,其制定的《运动竞赛规则》沿用至1949年。2018年静安寺遗址考古发现当年运动会纪念牌匾残片,为历史研究提供实物佐证。

上海市第一届运动会作为远东地区首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,其1931年的举办时间具有双重历史意义:既反映民国时期上海作为国际都会的都市活力,又开创了职业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先河。赛事遗留的竞赛体系、场馆规划理念,至今仍在现代体育发展中产生着间接影响。

【相关问答】

首届上海运动会具体举办时长是多少?

答:持续17天,分两阶段进行。

当届赛事设置了多少个竞赛项目?

答:总计28个正式项目,含6项群众性趣味赛。

哪个项目在首届运动会中夺冠次数最多?

答:田径项目共产生9枚金牌,居各单项之首。

赛事期间最大的单日观赛纪录出现在哪场比赛?

答:1931年6月1日的马拉松决赛,观赛人数达2.3万。

当届运动会如何保障运动员后勤?

答:设立专用运动员村,提供食宿及医疗支持。

哪个历史人物在首届运动会中担任重要职务?

答:体育指导委员会主席张伯苓(南开大学创始人)。

赛事期间产生了哪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影像资料?

答:现存1931年《新闻报》拍摄的120张赛事照片。

当届运动会对现代体育场馆建设有何启示?

答:首创"专业场馆+社区站点"的立体化布局模式。

相关文章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