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征文主题与内容方向】
本次征文以"冰雪之约"为核心主题,要求作品体现以下方向:
冬奥会历史沿革与科技应用:可聚焦赛事筹备、场馆建设、科技赋能等维度
北京城市文化融合:探讨冬奥与胡同文化、中轴线保护等城市符号的关联
公众冰雪运动体验:记录大众学习冰雪运动的趣事或社区活动
国际交流视角:展现中外运动员合作、文化交流的温暖故事
创作建议:采用"故事+数据"的复合结构,如以某位社区教练带病训练的真实经历,穿插2022年首钢滑雪大跳台建设数据,增强感染力与说服力。
【投稿流程与平台规则】
作品提交规范
文字类:800-3000字,需包含300字英文摘要
视频类:15-3分钟,分辨率≥1080P,需添加片尾二维码
图文类:每图配200字说明,禁止使用AI生成过度处理图片
审核机制
采用三级评审制:AI初筛(过滤敏感内容)→领域专家初审(30%淘汰)→冬奥会执委会终审(20%入选)
特别注意:2023年12月1日后提交作品需同步在抖音#冬奥创作挑战赛 发起话题传播
【创作技巧与案例解析】
多模态叙事训练
参考案例:《冰刀上的北京》系列报道,通过运动员采访(音频)、训练影像(视频)、场馆模型(3D图)多维度呈现故事
数据可视化运用
建议使用Flourish工具制作动态图表,如将北京冬奥会环保措施(碳排放抵消、再生材料使用)转化为可交互的折线图
互动性设计
在文字作品中嵌入"冬奥知识问答"小程序,读者完成答题可解锁作者创作手记
【活动意义与参与价值】
传播价值:入选作品将在央视《冬奥进行时》栏目专题播出
资源转化:优质视频可接入腾讯视频"冬奥专题"流量扶持计划
证书认证:通过审核者可获得由冬奥组委签发的数字认证证书
商业转化:签约创作者可获得赛事赞助商内容合作优先权
北京征文冬奥会开幕式 北京冬奥会征稿启幕活动构建了"创作-传播-转化"的完整生态链。通过开放式的创作机制,既保障了内容多样性,又建立了专业化的审核体系。活动特别注重技术赋能,如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存证,运用AI辅助生成多语言版本。对创作者而言,这是展示专业能力、积累行业资源的重要机遇,对公众则是参与国家重大赛事的便捷通道。建议参与者建立"主题深耕+技术融合"的创作策略,在保证内容深度的同时提升传播效率。
【常见问题解答】
Q1:非专业创作者如何提升作品竞争力?
A:建议从身边故事切入,如记录社区冬奥志愿者服务日常,配合使用Canva制作信息图增强视觉表现
Q2:作品版权如何保护?
A:投稿时需在平台完成数字指纹认证,优秀作品将获得国家版权局DCI认证
Q3:国际参赛者需注意什么?
A:需提交经公证的英文版作品授权书,语言适配方面可联系官方翻译团队
Q4:往届获奖作品有哪些特点?
A:2021年获奖的《冰立方里的光影诗》通过延时摄影记录水立方昼夜变化,获传播量破亿
Q5:企业合作投稿如何操作?
A:需通过指定商务通道提交,内容需符合《赞助商内容规范手册》
Q6:作品修改提交时限?
A:初审通过后可提交一次修改,需在48小时内完成,逾期视为放弃
Q7:青少年参与有何特殊支持?
A:设置"冬奥小记者"专项通道,通过审核者可获得冬奥会青少年通行证
Q8:海外平台如何同步传播?
A:官方将提供多语种内容包,包括Instagram/YouTube专属版本,并匹配当地KOL推广资源